作者:田夢 專利分析師
7月16日,中芯國際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chuàng)板掛牌上市,發(fā)行價為27.46元/股,開盤價為95元/股,漲幅達245.96% ,總市值達6780億元,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半導體公司。
中芯國際作為全球領先的晶圓代工公司之一,也是中國大陸技術最先進、規(guī)模最大、配套服務最完善、跨國經營的專業(yè)晶圓代工企業(yè),主要為客戶提供0.35微米至14納米多種技術節(jié)點、不同工藝平臺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
根據IC Insights公布的2018年純晶圓代工行業(yè)全球市場銷售額排名,中芯國際位居全球第四位,在中國大陸企業(yè)中排名第一。
中芯國際墊定了如此地位與其所布局的知識產權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的。通過對其歷年專利布局的梳理,可以看出企業(yè)發(fā)展與專利間的協(xié)同配合。
自2000年4月中芯國際于上海成立之后,就于2002年對專利進行了布局,并且專利申請的數量逐年增加。
2004 年 3 月,中芯國際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同時掛牌上市,成為其專利申請高速發(fā)展的催化劑。
2005 年 3 月,中芯國際芯片開始大規(guī)模量產,隨著公司國際業(yè)務的拓展,專利領域面臨的威脅也越來愈大。為消除專利威脅,中芯國際加快專利布局,其專利申請量迎來了高速發(fā)展期。
2007年,專利申請總量達到了小高峰。同年,中芯國際與IBM簽訂45納米“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技術許可協(xié)議,中芯國際此后可以使用IBM技術來提供12英寸芯片的代工服務,中芯國際12英寸芯片技術更多來源于IBM。
2009 年 11 月,臺積電在美國法院突然向中芯國際發(fā)起商業(yè)機密訴訟,隨后更是通過接二連三的知識產權訴訟對中芯國際進行了打壓,這使得公司的整體實力嚴重受挫,專利申請量開始進入平緩期。
2013年,中芯國際公司年度營業(yè)收入首次突破20億美元,帶動了專利申請的激增,其專利年申請量在2013-2014年沖頂,于2018年又迅速放緩。
截止到目前(2020年7月20日)為止,共申請了24835件專利,其中包括21154件中國專利,3240件美國專利,329件歐洲專利,111件中國臺灣專利和1件印度專利。對于這一龐大的專利申請量,得利于中芯國際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一直以來,中芯國際在注重專利積累的同時也十分注重專利的質量。在中芯國際法務中心負責人看來,先有數量的積累,再加上專利質量的提升,面對外部挑戰(zhàn)時,才能顯得游刃有余。
中芯國際專利申請量-年份圖
從中芯國際所布局的專利主題來看,半導體制造為其主要保護領域,因為半導體制造在半導體產業(yè)鏈里具有卡口地位。制造是整個半導體產業(yè)鏈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見中芯國際的專利布局方向明確。
中芯國際專利布局比例
但是,鑒于當前的國際形勢和科技發(fā)展背景,中芯國際的研發(fā)進度可能并不穩(wěn)定。其近兩年所申請的174篇專利,大多數是向美國專利局提交的關于半導體器件及制造方法的保護主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7月10公開的“光刻膠圖形及其形成方法”,屬于當今半導體行業(yè)中,研發(fā)之重的光刻機領域的專利??梢?,中芯國際也挺步進入了光刻機領域。
光刻機在半導體行業(yè)中是最重要的基石,在全球范圍內,能夠做出光刻機的只有少許的幾家,而光刻機的先進程度決定了它的市場價值和研發(fā)助力效果。面對著這樣的局面,自主研發(fā)成了中芯國際的唯一出路。在芯片崛起之路上乘風破浪吧,中芯國際!